非常荣幸,在我人生的职业旅程中,有八年的审计工作经历,可以说,八年的审计生涯,给我带来了成长与蜕变,使我对审计的情愫始终在心里萦绕。我在审计工作期间,正是审计工作探索、发展的关键时期,对于我的人生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,促使我更加牢固地树立了立党为公、执政为民的理念。
(在审计局办公室留影)
今年是审计机关成立40周年,也是我离开审计工作的第7个年头。凝视时间的坐标,回首历史的波澜。在这40周年之际,不禁让我想起了进入审计机关工作的点点滴滴,一幕幕情景在脑海中浮现……
与审计结缘,始于2009年。由于工作需要,我这个没有审计专业知识的“门外汉”,怀着敬畏和激动,进入辽阳市审计局工作,成为审计战线上的一名新兵。当时的我对审计了解甚少,仅有的一点认知只是停留在“经济监督”这个词的字面意义上。
初识审计,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。这是一份崭新的工作,从统计来到审计,尤其是专业上的转变更需要一个适应过程。一时间我没有了方向和目标。所幸领导和同事给予我谆谆的教导和耐心的引导,让我渡过了最初的无措。
(与审计局干部同志合影)
在日常工作中,我深切体会到,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,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飞速变化,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愈加严格,加强理论及业务学习是取得本职工作成果的重要方法。为此我认真学习了各项审计理论知识,快速提高业务技能,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能力和水平,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。从一张张报表、一本本凭证、一叠叠账本开始,我渐渐认识了审计、渐渐学会了审计、渐渐掌握了审计!
要干就干最好,要做就做一流。在学习中我逐渐成长,第一次参加审计、第一次查出审计问题、第一次担任主审、第一次发表审计论文……清晰地记得自己到审计局第一年,审计署组织开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审计,审计组全体同志甘于奉献、锐意进取,白天电话接不停,晚上加班汇总表格和报告,周末加班是常态,从传统手工账务审计到计算机审计……所有的这些场景,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。
八个春夏秋冬,寒来暑往,我对审计工作由最初的陌生到熟悉。我深深地体会到了,审计监督既从宏观着手,又在微观落实;既统筹全局,又注重细节;审计干部是既能查,又能说、能写的。翻开那一摞摞厚厚的荣誉册,都是审计事业发展的见证,是全体审计干部辛勤付出的见证。所有的这些,都让我爱上审计,同时也感恩有审计这段工作经历。
2016年,我被组织选派到辽阳市政协,先后任秘书长、副主席,离开了心爱的审计事业。但八年的审计经历,涵养了我对审计工作无比深厚的情怀,我一如既往地关注着审计事业的发展。这几年,我以“政协监督”的视角看“审计监督”,有了更新、更全面的认识!
保障审计事业长久发展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如臂使指、如影随形、如雷贯耳”的重要要求。要加强政治引领,做到“如臂使指”。回首过去,远眺前路,党的领导始终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主心骨。我们都看见了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,这是信任,更是压力。机构改革以来,成立了党委审计委员会,在党的领导下,审计工作有了地位,监督更有底气。审计工作硕果累累,体现了有为,彰显了审计人的担当和权威,让被审计单位服气。这种有为有位的良性循环是审计用有力有效的监督作用争取来的。我们都知道改革进程中,很多审计对象及其业务活动处在不断发展变革中,有些法律法规处在“立改废”进程中。审计工作时刻充满分析研判,创新招法,汇聚集体智慧,找到适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子。“一枝独秀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”,正是这种良好氛围的滋养,审计干部才能一步步成长,审计事业才能长长久久发展,才能对得起国家审计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在监督覆盖面上要做到“如影随形”。我到政协工作后,涉及方方面面民主监督,我更加深刻理解“对所有管理使用公共资金、国有资产、国有资源的地方、部门和单位进行审计监督无一遗漏、无一例外”的重要性。审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谋划年度项目,将党委政府关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事项融入审计监督内容,在“发展需要”和“审计可能”之间找准平衡。每年向人大常委会报告的年度预算执行审计报告,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几年来审计工作向纵深发展的趋势。沉甸甸的审计报告后面是审计干部辛苦付出,从这个角度来看,审计人是当之无愧的“审计铁军”。
孜孜不倦追求审计监督成果的“如雷贯耳”。这些年来,辽阳市审计局向纪委监委等机关移送了大量线索,查实率是非常高的,有效发挥了审计在反腐治乱中的独特作用,是当之无愧的经济监督“特种部队”。还有一点我的感受特别深刻,每年审计发现那么多问题,怎么推动整改?辽阳市审计局推进建立完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制度、开展整改“回头看”、编发“小手册”……这些做法都在全市范围内产生了强烈反响。在追求“如雷贯耳”的征途上,审计每一步都走的扎扎实实、铿锵有力!
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,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。四十载春华秋实,审计人一代接一代不懈耕耘。未来,审计更要传承审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,以闯关夺隘的锐气、披荆斩棘的勇气、不畏重担的士气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气神,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责编:田甜
审核:栾洪勋